【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要查看谁给对方点赞,通常取决于具体的社交媒体平台或应用程序,因为每个平台的操作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性的步骤和考虑因素,以及一些常见平台的具体指导。
首先,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推特(twitter)或TikTok,都有类似的“点赞”或“喜欢”功能,允许用户对内容表示赞赏。要查看谁点赞了某个特定的帖子或内容,你通常需要进入该帖子或内容的详情页面。
在详情页面,通常可以找到显示点赞数量的区域。在某些平台上,如Facebook,你可以直接点击这个点赞数,就会弹出一个窗口,列出所有点赞的用户。而在其他平台,如Instagram,可能需要点击帖子下方的“喜欢”按钮(通常是一个心形图标),然后会显示出点赞的用户列表,或者是最近几个点赞的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可能限制了查看点赞用户的功能,特别是当点赞数量非常大时。此外,隐私设置也会影响你能否看到其他用户的点赞信息。例如,如果用户将其点赞活动设置为私密,那么即使你们是朋友,你也可能无法看到他们的点赞。
总的来说,查看谁给对方点赞的方法因平台而异,但通常涉及到进入相关内容的详情页面,并查找显示点赞信息的区域。不过,由于隐私设置和平台限制的存在,有时可能无法查看完整的点赞用户列表。
【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要查看谁给对方点赞,通常取决于具体的社交媒体平台或应用程序,因为每个平台的操作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性的步骤和考虑因素,以及一些常见平台的具体指导。
首先,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推特(twitter)或TikTok,都有类似的“点赞”或“喜欢”功能,允许用户对内容表示赞赏。要查看谁点赞了某个特定的帖子或内容,你通常需要进入该帖子或内容的详情页面。
在详情页面,通常可以找到显示点赞数量的区域。在某些平台上,如Facebook,你可以直接点击这个点赞数,就会弹出一个窗口,列出所有点赞的用户。而在其他平台,如Instagram,可能需要点击帖子下方的“喜欢”按钮(通常是一个心形图标),然后会显示出点赞的用户列表,或者是最近几个点赞的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可能限制了查看点赞用户的功能,特别是当点赞数量非常大时。此外,隐私设置也会影响你能否看到其他用户的点赞信息。例如,如果用户将其点赞活动设置为私密,那么即使你们是朋友,你也可能无法看到他们的点赞。
总的来说,查看谁给对方点赞的方法因平台而异,但通常涉及到进入相关内容的详情页面,并查找显示点赞信息的区域。不过,由于隐私设置和平台限制的存在,有时可能无法查看完整的点赞用户列表。
【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不少商家担心转换成企业账户后会影响销售,实际上,企业账户能帮助企业增强Instagram资料,获得更多关注。
企业账户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添加更多详细的企业资料,如公司地址、联系方式、电子邮件等。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直接联系商家,还能促进潜在顾客转化。
企业账户还能访问Instagram Insights,获取包括浏览量、帖子点击量、粉丝性别年龄地理位置等在内的数据,帮助卖家优化账户运营。
企业账户还拥有Instagram广告权限,商家可以借此增加品牌知名度。每天Instagram上发布的帖子超过9500万条,竞争激烈,卖家需购买广告以吸引潜在消费者。
转换为Instagram企业账户的步骤很简单:进入个人资料页面,点击右上角三个点图标,关闭私人账户选项,选择切换为企业账户,随后按照指引选择Facebook页面并确认联系方式。
【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不少商家担心转换成企业账户后会影响销售,实际上,企业账户能帮助企业增强Instagram资料,获得更多关注。
企业账户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添加更多详细的企业资料,如公司地址、联系方式、电子邮件等。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直接联系商家,还能促进潜在顾客转化。
企业账户还能访问Instagram Insights,获取包括浏览量、帖子点击量、粉丝性别年龄地理位置等在内的数据,帮助卖家优化账户运营。
企业账户还拥有Instagram广告权限,商家可以借此增加品牌知名度。每天Instagram上发布的帖子超过9500万条,竞争激烈,卖家需购买广告以吸引潜在消费者。
转换为Instagram企业账户的步骤很简单:进入个人资料页面,点击右上角三个点图标,关闭私人账户选项,选择切换为企业账户,随后按照指引选择Facebook页面并确认联系方式。
【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也许你上Facebook只是为了和老朋友保持联系,或是记住新朋友的生日。也许你只是觉得生活沉闷。但现在,你发现自己醒着的时候,几乎随时随刻都在查看或牵心着Facebook。想要停止使用Facebook?只要永久删除帐号就好了。然而,要怎么戒掉Facebook成瘾症,重新学会享受没有Facebook的人生呢?继续往下阅读吧!
反思你的Facebook使用情况
记录你一天或一周的使用情况。记录你在Facebook上的活动。每次上完Facebook后,问自己:“我刚才逛Facebook究竟完成了什么事情?”你很可能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人戳自己、查看更新、写新的长篇图文、添加一首歌和其它不花脑筋但浪费时间的事情(即使你一开始是抱着某个目的登录Facebook,比如说接受好友请求)。 记录你的Facebook活动,这样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浪费了多少时间,但一点建设性的事情都没干成。 记录你登录和登出的时间,或是给浏览器下载一个应用程序,记录你在各个网站上花了多少时间。
想一想不上Facebook的话,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做些什么。比如说,如果你每周有10小时耗在Facebook上,不妨列出你可以用这10个小时做些什么。写下你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你才会意识到自己在Facebook浪费生命这个无情的事实。你可以做的其它事情有: 找一份兼职,存点钱或投资一点钱。 教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投橄榄球。 健身。 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际。 打扫房间。 做义工。 读一本书。 学一门新语言。 制作一件手工艺品。 听音乐,并养成一种习惯。大概每天听一张唱片。
想一想之前没有Facebook的生活。如果你一两年前才加入Facebook,或是念高中和大学的时候,Facebook还未面世,那就不妨想一想之前没有Facebook的时候,你都在做些什么。也许你比较少对着电脑,比较常在户外走动。列出没有Facebook会对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借此激励自己。也许没有Facebook的日子是这样的: 少一些时间瞪大双眼,不用担心自己的照片好不好看,或是和5年没见面的“朋友”作无谓的比较。 花多一些时间和朋友踢足球或打网球。 有更多时间和人们面对面相处,而不是在线上查看他们的最新状况就好。 写下Facebook“还未”出现的时候,生活中所有正面的事情。这样,你才会看到你不需要Facebook,也能过得很开心。事实上,Facebook成瘾才是造成你抑郁的原因。
想一想要如何在没有Facebook的情况下,仍然从中获益。写下Facebook为你做的一切,删除帐号后,你会最想念哪些事情。然后,思考一下如何摆脱Facebook帐号的束缚,获得这些好处。这里有一些方法: 有的人使用Facebook只不过是为了记住朋友的生日。如果这也是你上Facebook的原因之一,大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所有朋友的生日标记在日历上,或是把它们写在一张纸,贴在书桌上方。你也可以自己按月份制作一个生日表。 有的人上Facebook是因为喜欢分享照片。与其使用Facebook,你可以注册Instagram帐号,只和你真正想分享照片的家人、朋友分享照片。 有的人想知道朋友们的近况,所以才使用Facebook。与其为了知道5个亲密但远在他方的朋友近况而上Facebook,不如定一个目标,每周或每月给他们打次电话或发封电子邮件,了解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 有的人在公司感到孤独,只能待在家或是太忙了,没有时间和别人一起出去玩,所以只好在Facebook社交。与其和别人在网上交流,不如和同事一起吃午餐,或是早点完成工作,提早下班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有的人喜欢Facebook是因为喜欢看别人的贴文和评论。不妨浏览一下广受欢迎的新闻网站,既能学到更多知识,也能掌握实时动态。Facebook的贴文通常来自著名新闻和报刊网站,像是《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中国时报》、《赫芬顿邮报》、《联合早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挑一个新的、信息量更大的网站看新闻。
采取行动
保存重要联系人。删掉Facebook帐号前,应该先保存你想保持联系的人的联络信息(如果你还未这么做)。把它们存到电子邮件帐号,方便你继续和你真正关心的人保持联系。如果你只透过Facebook留言和某个人交流,你们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朋友。
试着短期戒掉Facebook。就像戒烟一样,突然完全停止做某件事并非易事。你不妨试着一两天不上Facebook,然后慢慢延长为一周。列出你在这期间因为不再把时间浪费在Facebook上,而得以完成的所有事情。为没有Facebook的下一周设下更多目标,试着去完成它们。 当你已经可以两三周不使用Facebook,应该就能慢慢延长到一个月。之后,也许就是时候永远戒掉Facebook了。 担心错过朋友的重要更新,担心别人不再邀请你出席派对,所以还是留在Facebook?不妨让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告诉你其他朋友的最新状况,但不要对你谈论Facebook有多好。 你也可以让朋友不要再告诉你别人在Facebook上做了什么。提醒自己如果“朋友”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他们会直接打电话或当面告诉你,而不是在Facebook上发消息。
宣布你将永远停用Facebook。写一个简单的帖子,告诉所有朋友你将暂时停用Facebook。如果朋友习惯和你在Facebook上联系,这么做可以先给他们一个提醒,而且你也更有可能坚守诺言。正式宣布你将停用Facebook后,你更有可能遵守自己的承诺。 如果你真的很认真,可以告诉朋友不要拿你不再上Facebook这件事调侃你,不要再游说你放弃并回到Facebook。
告别Facebook。做出宣布后,是时候采取行动解决网上的一些琐事,然后真正告别Facebook。你可能需要: 你有2个选择,分别是停用帐号(你可以休息一会儿,不会遗失任何信息),或是永久删除帐号(这可是动真格的)。 如果你创建了群组,可以把管理员权限转交给信赖的人。 给Facebook上的联系人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解释你离开Facebook的决定。附上你目前的联络信息,方便他们在Facebook以外的地方联系你。 如果你打算永久删号,记得清除档案里的每一条信息。别忘了删除照片!
在电脑屏蔽Facebook。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又回到Facebook(甚至是在删号后重新建号)?你可以在情急之下采取这一步骤。请参阅《如何屏蔽Facebook》、《如何在Windows中屏蔽网站》等文章。 你可以在网上下载免费的“自我控制”程序,暂时屏蔽热门的社交媒体网站。 家长监控程序也很有用。网上有许多这类程序,允许你限制谁可以访问Facebook(或其它网站),并且可以访问多久。
寻找替代Facebook的活动。许多人在没事做的时候就会查看Facebook(比如课间或午餐时间),然后在好奇心驱使之下,在应该做别的事情的时候(比如上课或工作),也忍不住上Facebook,最后成瘾了。你可以在这段时间找些事情做,以免自己故态复萌。这里有一些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尽量远离电脑。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面对电脑屏幕是一项默认活动。试着做一些不必对着电脑的活动,让自己远离Facebook,比如做笔记、冥想和用手指编织。 学会用手指滑板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把戏。 定下一周读一本书的目标,而不是把时间花在Facebook上。 打电话给朋友,或亲自见面,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在任何地方做的活动)。
【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也许你上Facebook只是为了和老朋友保持联系,或是记住新朋友的生日。也许你只是觉得生活沉闷。但现在,你发现自己醒着的时候,几乎随时随刻都在查看或牵心着Facebook。想要停止使用Facebook?只要永久删除帐号就好了。然而,要怎么戒掉Facebook成瘾症,重新学会享受没有Facebook的人生呢?继续往下阅读吧!
反思你的Facebook使用情况
记录你一天或一周的使用情况。记录你在Facebook上的活动。每次上完Facebook后,问自己:“我刚才逛Facebook究竟完成了什么事情?”你很可能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人戳自己、查看更新、写新的长篇图文、添加一首歌和其它不花脑筋但浪费时间的事情(即使你一开始是抱着某个目的登录Facebook,比如说接受好友请求)。 记录你的Facebook活动,这样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浪费了多少时间,但一点建设性的事情都没干成。 记录你登录和登出的时间,或是给浏览器下载一个应用程序,记录你在各个网站上花了多少时间。
想一想不上Facebook的话,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做些什么。比如说,如果你每周有10小时耗在Facebook上,不妨列出你可以用这10个小时做些什么。写下你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你才会意识到自己在Facebook浪费生命这个无情的事实。你可以做的其它事情有: 找一份兼职,存点钱或投资一点钱。 教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投橄榄球。 健身。 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际。 打扫房间。 做义工。 读一本书。 学一门新语言。 制作一件手工艺品。 听音乐,并养成一种习惯。大概每天听一张唱片。
想一想之前没有Facebook的生活。如果你一两年前才加入Facebook,或是念高中和大学的时候,Facebook还未面世,那就不妨想一想之前没有Facebook的时候,你都在做些什么。也许你比较少对着电脑,比较常在户外走动。列出没有Facebook会对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借此激励自己。也许没有Facebook的日子是这样的: 少一些时间瞪大双眼,不用担心自己的照片好不好看,或是和5年没见面的“朋友”作无谓的比较。 花多一些时间和朋友踢足球或打网球。 有更多时间和人们面对面相处,而不是在线上查看他们的最新状况就好。 写下Facebook“还未”出现的时候,生活中所有正面的事情。这样,你才会看到你不需要Facebook,也能过得很开心。事实上,Facebook成瘾才是造成你抑郁的原因。
想一想要如何在没有Facebook的情况下,仍然从中获益。写下Facebook为你做的一切,删除帐号后,你会最想念哪些事情。然后,思考一下如何摆脱Facebook帐号的束缚,获得这些好处。这里有一些方法: 有的人使用Facebook只不过是为了记住朋友的生日。如果这也是你上Facebook的原因之一,大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所有朋友的生日标记在日历上,或是把它们写在一张纸,贴在书桌上方。你也可以自己按月份制作一个生日表。 有的人上Facebook是因为喜欢分享照片。与其使用Facebook,你可以注册Instagram帐号,只和你真正想分享照片的家人、朋友分享照片。 有的人想知道朋友们的近况,所以才使用Facebook。与其为了知道5个亲密但远在他方的朋友近况而上Facebook,不如定一个目标,每周或每月给他们打次电话或发封电子邮件,了解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 有的人在公司感到孤独,只能待在家或是太忙了,没有时间和别人一起出去玩,所以只好在Facebook社交。与其和别人在网上交流,不如和同事一起吃午餐,或是早点完成工作,提早下班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有的人喜欢Facebook是因为喜欢看别人的贴文和评论。不妨浏览一下广受欢迎的新闻网站,既能学到更多知识,也能掌握实时动态。Facebook的贴文通常来自著名新闻和报刊网站,像是《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中国时报》、《赫芬顿邮报》、《联合早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挑一个新的、信息量更大的网站看新闻。
采取行动
保存重要联系人。删掉Facebook帐号前,应该先保存你想保持联系的人的联络信息(如果你还未这么做)。把它们存到电子邮件帐号,方便你继续和你真正关心的人保持联系。如果你只透过Facebook留言和某个人交流,你们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朋友。
试着短期戒掉Facebook。就像戒烟一样,突然完全停止做某件事并非易事。你不妨试着一两天不上Facebook,然后慢慢延长为一周。列出你在这期间因为不再把时间浪费在Facebook上,而得以完成的所有事情。为没有Facebook的下一周设下更多目标,试着去完成它们。 当你已经可以两三周不使用Facebook,应该就能慢慢延长到一个月。之后,也许就是时候永远戒掉Facebook了。 担心错过朋友的重要更新,担心别人不再邀请你出席派对,所以还是留在Facebook?不妨让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告诉你其他朋友的最新状况,但不要对你谈论Facebook有多好。 你也可以让朋友不要再告诉你别人在Facebook上做了什么。提醒自己如果“朋友”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他们会直接打电话或当面告诉你,而不是在Facebook上发消息。
宣布你将永远停用Facebook。写一个简单的帖子,告诉所有朋友你将暂时停用Facebook。如果朋友习惯和你在Facebook上联系,这么做可以先给他们一个提醒,而且你也更有可能坚守诺言。正式宣布你将停用Facebook后,你更有可能遵守自己的承诺。 如果你真的很认真,可以告诉朋友不要拿你不再上Facebook这件事调侃你,不要再游说你放弃并回到Facebook。
告别Facebook。做出宣布后,是时候采取行动解决网上的一些琐事,然后真正告别Facebook。你可能需要: 你有2个选择,分别是停用帐号(你可以休息一会儿,不会遗失任何信息),或是永久删除帐号(这可是动真格的)。 如果你创建了群组,可以把管理员权限转交给信赖的人。 给Facebook上的联系人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解释你离开Facebook的决定。附上你目前的联络信息,方便他们在Facebook以外的地方联系你。 如果你打算永久删号,记得清除档案里的每一条信息。别忘了删除照片!
在电脑屏蔽Facebook。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又回到Facebook(甚至是在删号后重新建号)?你可以在情急之下采取这一步骤。请参阅《如何屏蔽Facebook》、《如何在Windows中屏蔽网站》等文章。 你可以在网上下载免费的“自我控制”程序,暂时屏蔽热门的社交媒体网站。 家长监控程序也很有用。网上有许多这类程序,允许你限制谁可以访问Facebook(或其它网站),并且可以访问多久。
寻找替代Facebook的活动。许多人在没事做的时候就会查看Facebook(比如课间或午餐时间),然后在好奇心驱使之下,在应该做别的事情的时候(比如上课或工作),也忍不住上Facebook,最后成瘾了。你可以在这段时间找些事情做,以免自己故态复萌。这里有一些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尽量远离电脑。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面对电脑屏幕是一项默认活动。试着做一些不必对着电脑的活动,让自己远离Facebook,比如做笔记、冥想和用手指编织。 学会用手指滑板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把戏。 定下一周读一本书的目标,而不是把时间花在Facebook上。 打电话给朋友,或亲自见面,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在任何地方做的活动)。
【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01.
大家一定都过这样的经历:打开社交软件,扑面而来的是别人精雕细琢后的美好生活:买到了限量款包包,享用了精致下午茶,谈成了“几个亿”的大生意,又收到了惊喜礼物……
朋友圈的精彩生活
我们逐渐麻木地向下划动着手指,心情也不自觉沉入谷底。好像在琐事和烦恼中无法脱身的,只有自己一人而已。“别人看起来都过得很好”,这是我们在社交软件上经常体会的一种感受。
你是否想过,其实我们看到、接收到的信息和内容,都是被精心选择和装饰过发布的。社交软件不仅仅是通过算法瞄准了我们的钱包,通过定制的信息让我们频频下单,不经意间,社交软件似乎也拥有着操控我们情绪的力量。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对吗?其实这件事,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Facebook通过实验证明过。
02.
时间回到2014年,彼时Facebook已经是风靡全球、拥有十几亿用户的超级社交网络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每个人都能在Facebook上加入自己的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相应的,Facebook用户们在主页上体会到的“挫败感”和“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也和如今的我们如出一辙,甚至丝毫不比我们少。有Facebook用户曾反馈说,朋友们在Facebook上炫耀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美好,看到这样的内容会让自己感到难过。这个反馈给了Facebook灵感,一个颇有意思的心理研究实验应运而生。活跃用户之多给Facebook提供了很多便利,研究人员可以轻而易举即可获得的大量研究对象。
为了一探究竟、留住用户,Facebook研究团队调整了近70 万用户收看到的动态消息。也就是说,研究团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投放了旨在改变他们情绪的内容。一组用户会看到正面内容的帖子(“这是我可爱的小狗”),另一组用户的帖子内容则是负面的(“我的狗昨天死了”)。
这项研究的结果让Facebook团队惊讶且兴奋:看到负面信息的用户发布负面帖子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了。也就意味着,只要Facebook想,它就能通过改变用户看到的帖子来操控用户的情绪。
这项研究在发布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交媒体,已经反客为主,拥有了操控他们的力量。一位博客作者写道:“Facebook不仅想知道我们会回应哪些广告,而且实际上改变了我们的情绪。”《石板》(Slate)杂志总结了对该实验的普遍看法,写道:“Facebook 故意让成千上万的人感到悲伤。”这样的评价无疑是令人恐慌的,越来越多的人对Facebook提出抗议。
面对这样的诟病,Facebook意识到了民众不满的情绪,然而他们只是选择了不再发布以后的实验结果,而各项实验本身还在继续进行。
或许是因为对这件事严重性的一再忽视,后来的事情发展超出了Facebook的掌控。Facebook研究员把用户信息大量提供给了剑桥分析公司,而后媒体曝光剑桥分析公司竟拿着这些用户信息去为特朗普竞选团队工作。这件事引起了千层浪,甚至惊动了美国政府。Facebook从独树一帜的庞大商业帝国,到陷入这样的巨大争议之中,与这件事情可以说是脱不了干系。
03.
Facebook的成功崛起归功于它做到了人人都想实现的一件事:连接世界。它让人们有了去认识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任何人的可能性。扎克伯格本人最初的愿景诚然是利用社交软件这个工具让每个人的生活更便捷美好,可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也险些被这些所谓“工具”操控。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无处遁形,我们的情绪甚至不再由我们自己说了算。
在扎克伯格因为操控用户、滥用用户信息而被迫参与美国国会的听证会的时候,他很诚挚地宣读了自己的道歉。这对于社交媒体本身和它的使用者都是一个有惊无险的警醒。在一切失去控制酿成大祸之前,幸好我们及时刹住了车。Facebook做的这些颇具争议的实验,甚至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启发。在一切为时过晚之前,我们可以重新成为社交软件的掌控者,成为我们自己的掌控者。
在我们每天都要刷的各种社交软件上,总是会有软软乎乎可可爱爱的毛孩子们,或是地球各个角落的绮丽风景,又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独特美食。看到这些,一天的疲惫都仿佛被治愈了。试着多给这些可爱的事物点赞吧!狡猾机智的社交软件算法,会给我们推送更多有关美好事物的内容。
再回想那个让人不置可否的Facebook情绪研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在做的这件事不正是在抵抗社交媒体的控制、在通过点击那个小小的“关注”和“点赞”键来掌控自己的情绪吗?
如果说,人势必免不了依赖社交软件的话,那么不妨从尝试和社交软件握手言和开始,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伴侣、朋友、帮手,而非操控者。毕竟,我们才是我们自己的主人。
,
【猎刀手:liedaoshou.com】提示:
感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被别人控制了
,根据你自己的介绍。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思维内容障碍、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及躯体运动受外人或外界某种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情绪不稳定。
不愿与人交流。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严重时会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建议您尽快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意见建议: 精神分裂症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但是危害性极强,若是不及时治疗,或者盲目治疗,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给周边人带来困扰,因此建议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进行治疗,治疗的时候请务必要去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祝早日康复!